Quantcast
Channel: 喷嚏网----阅读、发现和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569

山田洋次告诉你他是怎么拍电影的?

$
0
0

来源:i后窗

作者:@居无间  

 

山田洋次的这本《我是怎样拍电影的》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分别是《我和电影》、《素材与剧本》和《拍摄现场》。山田洋次的行文非常朴实和真诚,袒露自己与电影的结缘、电影观和创作的种种细节。


在《我和电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山田洋次与电影的结缘和对电影的独到见解。山田洋次因为在大学期间接触过一些电影界人士而走向电影之路。最开始是大量的剧本写作。山田洋次坦言他的剧本没有起承转合的严密结构,而偏向于散漫的片段式写作。

他的剧本基本源自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在《素材与剧本》中,他举了一例,《家族》这一影片的拍摄契机是他在常坐电车对一家人的细心观察。《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便是以演员渥美清为原型,并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思融入进去而逐渐创作完成的,是更好一例。(编者注:山田洋次一共拍了48部“寅次郎”系列的故事。)



山田洋次尤其在乎作品的娱乐性。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柳田国男在他的著作中一再主张,艺术必须要有娱乐性。今天,我们还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要创作出一部具有娱乐性的作品是何等的艰巨。”娱乐性为何如此重要?山田洋次认为,“对于处在极度痛苦、严峻困境中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正是笑。而且能以笑来鼓起大家勇气的人,也必须同大家一样,把自己置身在痛苦之中。”这时,如果回忆起他的电影,便能看到他的具体落实。比如在《息子》中,哲夫在一家钢铁厂做临时工,由于工作繁重劳累,几个老年的同事在他下班后习惯性地陆续拿出硬币来赌哲夫第二天还会不会来。这样的趣味段落就保证了影片的娱乐性,而这样的细节同时说明老年同事已见惯了年轻人的频繁流动。他们对哲夫能坚持下来这份工作很不解,于是问他原因,哲夫说劳碌一天后在冲凉时能感受到充实感。几位老人听后大笑,值得注意的是,这笑声在嘲弄和善意之间把握了很好的平衡。随后他们便去一同喝酒。简单的段落,充满了娱乐性和人情味。这又涉及了山田洋次对“娱乐性”的一个要求——有品质的笑。他致力于表现笑声中包含的矛盾的感慨,将生活中复杂而丰富的感情带进笑声里。

山田洋次之所以那么重视娱乐性,是因为他认为电影便是大众性的娱乐。在他看来,电影是在大众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因而电影应当面向大众。从本书中,可以找到佐证。在《新的发现》一节,谈到他的佣人阿文以一种“代入体验”的方式看电影,而区别于精英人士旁观式的理性分析。这让他确立了以本土化的拍摄方式,即以日本人的视点拍摄日本的人与事。另外一处,他谈到影片《家族》试映时观众对片中老父亲的去世很不满。这让他反思到,不该为了戏剧性而随意扼杀每一个人物,而应以更为善意的态度创作。能看出,山田洋次充分尊重观众,所拍摄的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小事。可以说,他是一位“人民艺术家”。

这样的电影观或许会遭到精英人士的非议。我们很容易能联想到其他艺术家的迥异的创作理念。例如侯孝贤说过,“背对观众,创作才真正开始。”侯孝贤所谓的“背对”,有“不迎合”大众的趣味、资本及市场之意。除此之外,在表现形式上,也确实非一般大众可以轻松领会其中妙处。更有极端者如戈达尔——“我永远不拍迎合大众口味的电影。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值得庆幸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我没有考上IDHEC(高等电影学院),一是在《筋疲力尽》之后,我再没拍过任何一部卖座的电影。”当然,电影观及创作观不一致,并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路上都走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山田洋次对日本的人情世故的描绘更是让他有“庶民剧大导”和“日本心灵的代言人”之美誉。

 


而在拍摄方法中,他们却往往不谋而合。在《拍摄现场》篇,山田洋次提到拍摄更应注重现场状况,随机应变地处理瞬息万变的拍摄环境。所以,他不重视分镜头,而更注重演员的表现。山田洋次认为,演员的个性要大于表演技能。导演应该充分信赖演员并合理利用。而《南国,再见南国》,侯孝贤正是将拍摄重心完全放在了几个演员身上。艺术家的创作总有微妙的共通处。并且,山田洋次会根据需要不断修改剧本,对导演方法提出质疑。侯孝贤也是如此。这也是因为东方国家更偏向导演中心制,在拍摄的各个环节上需要事必躬亲。他们也都更注重与整个团队的磨合,在不言自明的默契中完成创作。

反观电影。看山田洋次的影片,没有包袱,很轻松地便会进入他营造的世界,因为他所拍的,正是你我所处的世界。他将对生活的考察注入到影片之中,观众在观看时会在不知觉间就勾连了自身的生活经验,这种观影和记忆的“互文”,非一般致力于风格或视觉奇观的影片所能比拟。

本书大致完成于拍摄完《幸福的黄手帕》那一年,而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山田洋次始终秉持着人道主义立场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讲述着属于平民的琐屑和悲喜。山田洋次总是将人物放于主体地位,描绘生活中的真情,继而扩散到对社会形态的体认。这样的电影观看似“肤浅”,却也让观众从中收获娱乐、看见美好,拥有对抗生活中所遇困境的力量。而这,正是山田洋次毕生所追求的。

作者:【日】山田洋次



译:蒋小松、张海明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山田洋次——

成长于中国东北,从卖鱼小贩到国民大导,创作超过一百部卖座影片;
艺术与商业共赢的常青树,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日本导演;
分享从影六十载的编剧、导演秘密,心路历程及艺术观念全公开;
细数片场趣事与生活感悟,带你感受“含泪的笑容”与“幸福的泪水”。

日本国宝级电影大师山田洋次在本书中将其几十年从影经历娓娓道来。其中既有编剧、导演的方法技巧,又有充满人性温度的生活细节。如同他的电影风格,山田洋次以平和而温暖的行文,介绍了自己从影的动机和愿望;论述了素材与剧本的关系;并以《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为例,分享现场执导的体会,探讨导演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读者不仅能从中管窥山田洋次是怎样拍电影的,也会收获一份心灵的感动。

 

链接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56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