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翻译官》剧照
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打着“国内首部聚焦同声传译的电视剧”旗号,讲述译者故事,热映以来颇受争议。细节的“不走心”,引来不少专业人士的质疑,比如杨幂饰演的乔菲“法语部分对不上口型”,树立了“法语专业学霸”人设,却偏偏跑到德语区苏黎世留学,令观众费解。
制作不精,情怀来补。虽谈不上“良心巨作”,《亲爱的翻译官》也有暖心之处。5月25日,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逝世,当晚该片片尾播放了30秒短片,致敬先生。
“译者,往矣。行文里恬淡如初,只叹日后,再无生离,亦无死别。
译者,一生。百余载风华犹在,一朝叶落,依旧香如故。”
“一朝叶落,依旧香如故”短片中的这一句话,亦是纪念杨绛,亦是缅怀那些远去的翻译大师。
歌德曾说:“翻译无论有多么不足,仍然是世界的各项事务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工作。”什么是好的翻译?何为好的“翻译官”?其实,杨绛等一代大师,已用经典译文给出了答案。文中“香”,字中“情”,即使相传万世,却也依旧如故。
一.朱生豪:感谢你,我们认识了莎士比亚
“To be, or nor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哈姆雷特》中的这句著名翻译,来自朱生豪,他是汉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位译者。热爱他的人写道:“感谢你,我们认识了莎士比亚。”
朱生豪
早在大学期间,朱生豪就对莎士比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诵读了很多遍。1936年夏天,在给妻子宋清如的信中,他写道:“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莎士比亚)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信中“舍弟”是朱生豪胞弟朱文振,而“某国人”指的正是日本人。同年他开始动笔翻译。
朱生豪与妻子宋清如
因为莎剧原文是中古英语的诗句,如果仍然按照诗句来译,朱生豪认为,不但难度大,而且在语言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达到通俗、流畅的要求。几经斟酌后,他决定采用散文体进行翻译。
到1937年夏天,朱生豪已经译完了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预估到秋天可以把第一分册“喜剧”部分全部完成。但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战火打断了他的翻译计划。
战乱中,朱生豪丢失了一年多的译稿和参考资料。几经辗转,直到1938年,才冒险重回上海。这期间,朱生豪的翻译工作没有停止,他还是从《暴风雨》开始从头进行翻译。
由于战争不段,朱生豪的翻译几经波折,那时他仅靠《牛津词典》和《英汉四用词典》两本词典,坚持完成翻译。
1944年6月,朱生豪在翻译完《亨利五世》的前两幕后不得不放下了笔,于当年年底因肺结核、肠结核等并发症英年早逝,时年仅32岁。
宋清如晚年翻译朱生豪生前未完的莎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翻译莎翁,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爱情故事,同样是一段流传的佳话。在来往信件中,朱生豪曾对宋清如说,要把翻译莎士比亚作为向她求婚的礼物。
朱生豪写得一手漂亮的情书,他的行文颇有莎翁十四行诗的汉译之韵:
“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人去楼空,从此听不到‘爱人呀,还不回来呀’的歌声。
愿你好。”
“回答我几个问题:
1.我与小猫哪个好?
2.我与宋清如哪个好?
3.我与一切哪个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猫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么我以后将不写信给你。
4.我要不要认得你?
5.小猫要不要认得你?
6.小猫要不要认得我?”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忍着巨痛,延续着丈夫未完的夙愿。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交出版社出版。1955年到1958年,她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