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1
8月15日晚,郎平带领美国女排打败中国女排之后,美国一家媒体关注到中国公众舆论对此的激烈争论,为了帮助美国人理解这些,它打了个比喻:如果芝加哥赢得了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而乔丹作为中国国家篮球队教练率队参加,会是什么感觉?
即便美国人绞尽脑汁,也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普遍心情。“郎平”两个字,承载着一代中国人寻找民族自尊和自信的集体记忆。其间起承转合,进退微妙,不光外人难以体会,即便对于经历这一历史的中国人,亦是一言难尽。
从1979年第二届亚洲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夺冠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称雄,在改革开放的乍暖春风中,女排姑娘的欢呼声曾令全国各大城市万人空巷。一个不再年轻的球迷回忆,9英寸的小电视前,放一个放大镜,挤满了邻居,后面人看着前面人的后脑勺,许多人观赛太过投入,仿佛自己上了场跟着“铁榔头”一起频频大力扣杀,结束后全身肌肉酸胀。
郎平们重新撑起了中国人曾经失落的国家自豪感,使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内心崛起于世界的强烈渴望得以慰藉。郎平曾说,我们赢了世界冠军,给了中国人信心,让他们相信我们不仅能在体育方面做得像外国人一样好,我们在任何方面都能赶上外国水平。
所以在中国,“郎平”二字早已超越了体育。用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话来说:没有哪个体育明星会超越郎平在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的地位,曾经有过为她发行的邮票,婚礼仪式通过电视全国直播。NBA明星姚明和跨栏运动员刘翔也许都不能,连很小的孩子都知道她是谁。她不仅是个排球运动员或教练,她被写进了历史。
在历史语境中,中国人难掩对昔日“郎平”的美好怀念。2007年,郎平退役二十多年后,带着美国女排到中国练兵,天津83岁高龄的王汝勤老人在体育馆门口找到郎平,拿出自己收集多年的剪报本——全是有关郎平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故事。
但时间改变了一切。8月15日,郎平在北京再度上演“王者归来”。仍然是热情的观众们“郎平”的呐喊,仍然是宋世雄依然高亢的解说声音,但观众们都已经知道,昔日的“铁榔头”,今天的名字是“JennyLangping”。她身着红白蓝相间的美国队队服,在一群美国姑娘中突兀挺立,用流利的英语安排战术。
而对于郎平来说,北京同样改变了太多。她已不能独自找到自己要去的路,“我不知道是哪条街,我需要GPS,我问姐姐,这是哪里?”
鉴于历史的回声,连美国媒体也在赛前发出尖锐的疑问——郎平执教美国女排参加北京奥运,她祖国的人会称她叛徒吗?别忘了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原国手何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击败邓亚萍一举夺冠后,被无数国人痛斥为“叛国贼”和“汉奸”。
8月15日晚美国队取胜后,郎平只与场内球迷挥了挥手,就迅速离开场地。面对中外体育记者,当他们想挖掘她内心感受时,她保持了沉默。美国队球员汤姆说,这场比赛对郎平来说很艰难,她很明显地受着煎熬。老实说,我们都不愿意谈论这个问题,但它是确实存在的。
郎平选择做美国队主教练,注定要承受煎熬。在美国排协要求郎平填写的一系列表格中,在国籍那一栏里,她填上的依旧是“中国”。“每次人们见到我,都会握着我的手,妈妈们将孩子递到我身边,好让他们碰到我,他们总是让我感到我想哭,就像他们是我的家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做这个决定对我是如此之难,非常情绪化。”郎平说。
出于这种感情,她曾短暂出任过中国女排的教练——1995年她在中国女排危难之际,回国接手女排,一年后中国女排在她的带领下夺取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
2000年,美国排协拿着合同找她,被郎平谢绝。她当时的原则是:在中国女排水准没有再度攀升到世界冠军前,不当任何国家队的教练。但到2004年中国女排雅典夺冠后,她接受了美国的邀请。她注意到美国前NBA教练开始执教中国男篮,中国女篮也签下了带领澳大利亚队在奥运会拿下数枚奖牌的教练,“这就像是一个交换项目,体育不仅是国家的而且是国际性的。”她还看到一个网站的民意调查,60%的中国人支持她出任美国主教练。
郎平感到安心是对的——8月15日晚中国女排输了,但是现场观众们都比较平静。24年之后,中国人对待排球的感情依然没变,但他们对待体育的态度却改变了。
虽然赛前,昔日的国家英雄“棋圣”聂卫平曾质疑郎平“为什么中国人要教美国人来对抗中国”,但在网络调查里,有66%的人不支持他的意见,更多的人认为:“中国排球教练能‘出口’到传统的体育强国美国,这是对中国排球水平和排球技术的认可。”有人说这反映出聂卫平的“大国小民”心态,有人甚至称聂卫平说的是30年前的话,他落后于时代了。
这也许是一个暗示——开放的中国,也开始拥有了开放的视野。中国进入了一个爱国表现和爱国表达多元化的时代。
中国人正在回归体育常识。30年前,金牌和夺冠被看成国家实力的巨大象征,但今天,大多数普通人都已经明了,体育只是体育,不用扯上民族尊严的旗帜。奥运会是各国运动员展现竞技魅力的舞台,而非国家征战的战场。比赛胜败无关国家利益,只是一种公平的游戏。
就在本届奥运会上,韩国教练杨昌勋训练过的张娟娟击败韩国选手,夺取中国射箭队的首枚奥运金牌;法国教练鲍埃尔帮助男子佩剑选手仲满打败法国选手最终夺冠。他们在带来技术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公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奥运会教练的市场也在全球化,中国籍教练是“中国制造”的高素质出口产品。除郎平之外,不少中国籍教练代表他国履行职业使命。墨西哥和泰国的举重项目由中国人掌舵,比利时的乒乓球项目同样是中国人执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跳水队也由于中国教练的专业技能而加强。美国体操队中获得平衡木金牌的选手肖恩,依赖的也是她的中国私人教练。
在中国融入世界的今天,中国曾经的“国宝”郎平,或许更应该被看作世界排球运动的骄傲。中国体育应该善待全球性的人才,尊重郎平式的世界体育人才。当这些身怀绝技的世界级人才出现在对手阵营中,我们可否理解“郎平”们的职业追求?可否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用更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手段提高体育训练水平?
2008年8月18日下午,飞人刘翔在110米栏项目中因伤退赛,教练孙海平说到“刘翔一直在玩命”后捧脸哭泣,整个中国为之惊愕。刘翔背负的巨大期望与当年的郎平们在某种意义上一脉相承。但是这次中国人集体表达的是深度的理解,有网友说,“刘翔,对不起,我们忘了你不是神。”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听起来仍然令人动容。
来源:南方周末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