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喷嚏网----阅读、发现和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569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么?

$
0
0
| 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么?

叶先生认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 叶嘉莹


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我因为年老事忙往往精力不济,感谢张静,她为此书倾注了大量的心力。

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迦陵

2015年8月31日凌晨于温哥华家中

 

 

 

——选自《 给孩子的古诗词(诵读版) 》 序 | 活字文化策划 2016年9月上市


• • •

1/ 7问:“诗教”在今天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么?应该怎么教?

■  叶嘉莹:当代人要想读古诗词,他要了解中国整个文化的传统,只看一首诗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中国的诗,里面蕴藏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我为什么我要给现在的年轻人讲诗呢?

因为他们文化积淀不够,他们看不懂诗词的内容。他不懂得这首诗有什么好处,此外,他们也分辨不清哪首诗是好诗,哪首诗是坏诗。很多年轻人以为什么花花草草的就都是诗了,这是他们太肤浅,他们没有读过历史,没有读过大量的诗词,看过一两首就自以为自己是诗人了,这是不够的。

 

◥ 1996年叶嘉莹在天津给孩子讲古诗


其实,按人的智能发展规律来说,中国的这种传统教育方法才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在我的启蒙教育中,有一件使我记忆深刻的事,就是我所临摹的一本小楷的字帖,写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所叙述的故事极为感人,诗歌的声调又极为和谐委婉,因此我临摹了不久就已经熟读成诵,由此也就引起了我读诗的兴趣。

我觉得,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道理的。

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记忆、多背诵。

而“五四”以后新式教学,主张小孩子不懂是不该背诵的。我的女儿在台湾,新式教学虽也要背诵,而背的却是什么“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见到老师问声早,见到同学问声好”。背这些有什么用处呢?我小时候,虽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诵可是我觉得这种背诵的古典教学方式是有用处的。小孩子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的时候,此时,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诗词要选择真的好的作品,我认为我们不要看低小孩的智能。

你让孩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是骆宾王几岁时写的诗,这不是一首好诗,让孩子背下来对他们作诗一点好处都没有。不要看轻小孩子,让他们只背浅显的诗。只要老师讲明白,杜甫的《秋兴八首》,孩子一样会读,一样会背。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诗词不在多少,在于老师怎么样教,在于选择的是不是真正的精华之作。如果选得很多,都是糟粕,也没什么用处。如果选的是精华,老师能够把精华讲出来,目的才算达到,不是在于外表的形式。不见得多了就是好,欺人自欺。

2/ 7问:您一直提倡古诗唱游,如何学习吟诵?好像现在人们对吟诵存在很多误会。

■  叶嘉莹:吟诵从周朝就开始了,据记载,周朝太师(即老师)教卿大夫的小孩学诗都有一个步骤——









❶    兴,就是告诉你诗歌里诗人情感的兴发、感动的动力。

我前几天读报纸,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说前些时候有人提倡读经,成立了好多学校,让小孩子背古书,不讲解也不认字,就像唱歌一样,老师也不讲,就是带着孩子们唱,孩子们跟着唱,连认字也不认,这样虽然孩子背了很多,但他们不懂其中道理,完全不理解。其实“读书当从识字始”,我们从小先要认字号,字号就是一个一个方块字,他们现在就只要背诵唱歌就好了,连字都不认识就要背诵唱歌,误人子弟,这样是不可以的。

 

 

1997年在温哥华为幼儿讲古诗。


老师教孩子读诗,首先让他们认识诗、认识诗歌里面的字,而且要告诉孩子们诗写的是什么,诗人是有感动来写诗的,诗人为什么感动?兴就是告诉你诗歌里面这种兴发、感动的动力。

❷    道,在这里读作三声,引导的意思。

第二步就是引领孩子,给孩子讲诗歌里面的知识。比如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杜甫,了解杜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怎么样到的四川,他过去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抱负,现在为什么来到巫峡?他是要坐船北上,可是因为路上不安定,他就滞留在夔州了。要让孩子理解,然后再跟他们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要去引导。

❸    讽,即不开读,把书合起来背诵。

还是以刚刚的《秋兴八首》为例,要跟孩子们讲杜甫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这八首诗,让孩子内心有种兴发感动,理解体会之后要能够不打开书就背诵下来。

❹    诵,以声节之,把诗读出一个声调来。

如何吟诵可以参看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做过的一个录像《诗的故事》,教小孩一步一步来。现在的情况是老师都不懂,学生乱背,错字别字都不通,背了有什么用?

3/ 7问:古人有古音古调,比如《诗经》,可能它原来的音调我们现在读不出来,读起来不朗朗上口这些古音古调我们不知道,那我们如何处理?

■  叶嘉莹:这是可以有伸缩的。一般读诗,要注重平仄,平仄声一定要读对了,我们普通话里把很多入声字都念成平声了,这样就不合乎格律。要尽量把它念到正确,把格律声音念对了。像《诗经》和《离骚》,清朝的人有人写过《诗经古音考》,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做那样的工作,因为如果按照古音来读,现在根本读不下去。

只要注意平仄就好,老师应该把平仄教出来。

4/ 7问:古人说“诗言志,词缘情”,这是由于诗体与词体形式不同而决定的么?

■  叶嘉莹:诗的言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而词在男女爱情和相思别离的背后却往往暗藏着作者潜意识的活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之为体,要眇要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之境阔”,是说诗所表达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一半只是写景抒情。“词之言长”,不是说词的篇幅长,而是说词的韵味悠长,给人长久有缘的联想和回味。

词体与诗体的形式不同,诗是齐言体式,直接抒写长篇歌行,可以用气势取胜;而词是长短句的体式,如果全用直接抒写,就可能因为失去了齐言的其实,而流于叫嚣了。苏轼、辛弃疾是诗化之词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为小词的写作开拓出一片广阔而高远的新天地。像苏轼的《八声廿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辛弃疾的《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都是诗化之词的成功之作的例证,就是说词在演进到第二阶段诗化之词以后,仍然保持着属于词的特殊美感。

5/ 7问:对当下中国来说,阅读古诗词是不是比阅读现代诗词更有价值?您如何看现代诗歌?

■  叶嘉莹:以我个人所受的教育,我觉得中国的古诗是经历几千年传下来的,它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那是经过大浪淘沙传下来的。

现代诗是另外一种美感,现代诗也有很多种,从胡适之提倡的白话诗到后来的朗诵诗,再到后来顾城、舒婷的朦胧诗,各有各的好处,这不能一概而论,他们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

 

◥ 叶嘉莹先生与席慕蓉在叶赫河畔合影,摄于2002年



现代诗没有接受中国的传统,它接受的是外国的传统。

现代诗常受外国诗风的影响,没有中国古诗发自内心的兴发的感动的力量,它是机智、技巧、安排、造作的。

像胡适之的白话诗,如果你完全用白话说了,就没有诗的意思了,比如说“我今天很高兴”,如果直接说没什么意思,要变个花样,用个技巧说出来,制造出一些艰难。台湾的现代诗、中国的朦胧诗都要制造晦涩、制造不通,可是中国的古诗不然,古诗从古典角度说有它的意味,从白话的角度说也同样有它的意味。

6/ 7问:您觉得当代人写古体诗的水平怎样?

■  叶嘉莹:有写得很好的,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觉得知道一点平仄就去写诗,诗不在于写的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诗人,没有真正的感情与感动,拼拼凑凑,写多少诗也没用。有个人给我看他的诗集,他用诗写日记,每天都写一首两首的,我说你可以用诗写日记,但那不是诗。

7/ 7问:在中国,诗词教育自古以来就有很悠久的传统。您能不能解释一下“诗教”?

■  叶嘉莹:中国古代的私塾先从背中国的古典开始,中国古人讲究诗教,诗教按照《毛诗•大序》的说法是可以“感天地、动鬼神”,有一种教化作用。

 


叶先生在台湾给小朋友讲古诗

 




来源:日刻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56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