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喷嚏网----阅读、发现和分享:8小时外的健康生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569

百花奖李易峰赢了段奕宏,这不是他的错,粉丝也没错

$
0
0

微信公众号:虹膜

 

文 | magasa


我本来完全不知道金鸡百花又颁奖了,因为这个奖的存在感一年比一年低,但晚上朋友圈被刷爆了,所有人都在吐槽一件事:小鲜肉在表演奖上战胜了真正公认的好演员。

我赶紧找来名单看了一下,就是下面这个名单:

最佳影片:《烈日灼心》
最佳导演:乌尔善(《寻龙诀》)
最佳编剧:曹保平、焦华静(《烈日灼心》)
最佳男主角:冯绍峰(《狼图腾》)
最佳女主角:许晴(《老炮儿》)
最佳男配角:李易峰(《老炮儿》)
最佳女配角:Angelababy(《寻龙诀》)
最佳新人:庄小龙(《战狼》)
终身成就奖:陶玉玲 葛存壮 梁信 谢芳
优秀电影特别表彰:《智取威虎山》
优秀影片:《战狼》
大家吐槽的焦点主要有三个地方:

男主角冯绍峰赢了《老炮儿》冯小刚和《亲爱的》黄渤。



男配角李易峰赢了《亲爱的》张译和《烈日灼心》段奕宏。



女配角杨颖赢了姚晨、梁静、李媛。

 


确实离谱,我相信稍微对电影有一定认识的人都不会同意李易峰比张译和段奕宏更出色,同理冯绍峰和杨颖。

不过我也不想把矛头对准李易峰、杨颖他们本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人家把奖送上来,他总不能不要吧……

也没必要针对投票选出这个结果的粉丝和大众评委,这是百花奖特殊赛制决定的。它的评委本来就不是专业人士,个人喜好压过专业判断是奖项一开始就预设的态度,所以我们根本就不该要求他们具备专业性。在这一点上,他们理应是免责的。

但我绝不是说萝卜白菜选什么都可以,这会陷入相对主义的错误。如果一个赛制选出来是张译战胜段奕宏,或者段奕宏战胜张译,都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个人品味差异,但如果选出来是李易峰赢了段奕宏和张译,那绝对是烂结果!



张译凭借影片《亲爱的》提名最佳男配

 

段奕宏凭借影片《烈日灼心》提名最佳男配

那这个锅谁来背?

只能是百花奖官方。


先介绍一下这届百花奖的赛制,因为老是变,我估计真没多少人像熟悉奥斯卡一样熟悉它的规则。

第一步,选择候选影片10部。

这10部片是由全国100名骨干影院经理组成的初选委员会,从过去两年中符合条件的221部影片中挑选。

第二步,普通观众海选。

各个渠道的纸质投票和网上投票,还有二维码扫码投票,据统计最终有2700万票产生。这个数字有点吓人,反正我是完全没见过哪里在投票,大家对此保持蜜汁微笑就好了。

 


第三步,颁奖礼现场即兴投票选出获奖者。

最后这个步骤由101个来自全国的幸运观众(包括颁奖礼举办地唐山的25人),在颁奖礼现场操作表决器,瞬间决定人选。

乍一看,这个赛制很牛逼、很科学有没有?结合了专业人士投票、海量观众投票、观众代表投票,还现场即兴决胜,很刺激,很创新。

完全在瞎搞!

以上三个步骤,看上去是在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直到圈出获奖者,但是这种机制不同步骤之间缺少明确的指向性和功能性,完全是噱头,且对于普通观众评委没有合理的引导机制,导致对电影本身的评价标准在这个流程中完全无法体现,最终的赛果不脱轨才怪。

如果百花奖是一种民主制度设计的话——我们姑且假定这个过程完全没有被操纵——那真的是很糟糕的制度。正面的例子就是美国人搞的奥斯卡选举,这差距太大,不能往下说了。

昔日的百花奖还是很有公信力的,在全民观影氛围最热烈的八十年代,《大众电影》的发行量达到900万册,那也是百花奖的全盛时期。

 


1950年《大众电影》 创刊号

女演员方面,刘晓庆拿过百花奖的三主一配,张瑜、李秀明、斯琴高娃、龚雪都拿过。



1987年刘晓庆因饰演《芙蓉镇》中胡玉音,获得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男演员方面,王心刚、姜文、张艺谋、李雪健也都拿过。

他们首先都是很受欢迎的演员,在专业能力上也没什么争议。

八十年代的百花奖为什么有公信力,倒不是说那时候的制度设计多么高明,就是由购买杂志的读者把选票剪下来,寄回去再来一票一票统计而已,并不复杂。

时代确实变了。

那是全民看电影的年代,真的是看电影,对明星的喜爱也是建立在电影作品的基础之上。没有《小花》《芙蓉镇》,谁会选刘晓庆?那也是全民写影评的年代,人们对电影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从电影出发。



《小花》

 


《芙蓉镇》

这时候让几百万人来一起选,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包,纵然审美水准和专业积累有高低,只要都以电影本身为标准,那结果离谱不到哪里去。

这是百花奖昔日辉煌的根源。

今天衰落的不是《大众电影》一本杂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区别在于我们今天拥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娱乐文化。



《老炮儿》

人们说互联网抹平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但在看电影这件事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被弥合了,相反是拉大了。现在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不看电影,农民工也不怎么看电影,看电影成了一小部分年轻人的爱好。

对待明星的态度也自不一样,超女竞赛和韩国偶像应援文化改变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关系。今天再来搞明星普选、影帝投票,很多影迷反而不会参加,会参加的全是各种拉票运动洗礼过的「小鲜肉」粉丝,所以它体现的只能是每个爱豆家粉丝的资源调动能力,跟电影本身的关系越来越小。如果盲目认可这种流程的合理性,那也成了某种「幸存者偏差」。

 



这一点在平时的电影宣传发行中也有体现。粉丝支持自家偶像参演影片是不需要理由的,他们不论电影拍得好不好,偶像演得好不好,支持的态度是一样的。在他们眼里,偶像大于作品。

讨论当下的粉丝文化不是我这里的意图,但我还是认为,一个有追求的电影奖,即使是打着大众心声的旗号,对所谓的「大众」,也应当抱着警惕和反省的态度,去建设合理的制度,去树立电影本身的标准。

一个奖,终究是为了支持和引导电影的发展,而不是伤害电影。

 

 


链接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56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