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方航
来源:好奇心日报
于正的第二桩抄袭官司刚刚开过庭。 3 月 14 日在横店片场见到他时,他正拿个手机玩花椒直播,整个片场跑上跑下,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对抄袭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对很多人来说,比抄袭本身还要让人不能容忍。
花椒直播是当天早上他学会的一个新技能。这个时候他已经有 8 万个粉丝和接近 15 万个赞,观看直播的 2 万多人也只是在打听新剧的情况以及发些“演员好帅”这样的评论。他们似乎并不关注这其中的职业操守问题。
这可能从一个方面反应了一个问题:中国的节奏太快,很多人把这事忘了;或者电视剧市场太大,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事,当然也有可能,大家一样不在乎这个事,比如花椒直播,这一天他们干脆用于正的照片做成了开屏的广告。
这个广告也说明这是一次市场的营销合作。“直播还挺好玩的,还是很想通过一个 APP 把这部剧介绍出去。”于正对《好奇心日报》说。
于正新剧《半妖倾城》剧照
他们合作推广的这部正在拍的剧叫《半妖倾城》。虽然名字里带个“妖”字,但无论是于正还是他的宣传团队都屡次三番地声明这是一部科幻剧,剧中的妖是外星人,而之所以被称为妖只是借用了清末民初的人们对于未知生物的一种称呼。
有很多事可以不在乎,但国家广电总局规定不许有“妖”,他们也要给“妖”找个能存在的理由。
《半妖倾城》讲的是身为“妖”的女一号倾城和身为“人”的男一号明夏互相深爱着对方,但却因为种族和身份的差异而无法在一起。官方给出的剧情梗概中写着,“爱与恨,追与逃,人与妖再一次掀起一段惊人的倾城传奇。”——其实本质上还是于正最拿手的虐恋故事,还是熟悉的于正的“配方”。
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现在讨巧的剧本。
在经历了几年于正风格的火爆之后,现在不论是剧情还是主角们——想像力和画风都已经发生了大变化:《琅琊榜》讲的是政治权谋,《伪装者》则是一部谍战偶像剧,《盗墓笔记》应该算是魔幻剧,还有《太子妃升职记》和《上瘾》中主打的是男穿女和同性恋这样的元素。过去一年,是这些剧的天下。
《琅琊榜》剧照
很难说现在最受欢迎的题材究竟是哪一种,他们之间的差异太大了,都说现在年轻人有点难以捉摸。不过反正,玛丽苏虐恋已经不是市场上最热门的题材了。
于正一开始否认《半妖倾城》是玛丽苏,因为他觉得女主角的性格并不是完美的。不过,说着说着他又发现在剧中,无论是男一号还是男二号都爱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的,“反正都在为女一号办事,其实也蛮玛丽苏的。”
5 年前,于正拿出自己的成名作《宫锁心玉》,从此玛丽苏成为于正的一个标签。
客观地说,于正的《宫锁心玉》算得上是近年来把年轻人招回到电视剧市场的始作甬者。看看那个时候最受欢迎的都是哪些电视剧吧:新《三国》、新《西游记》、《金婚》、《我的团长我的团》、《婚姻保卫战》以及《潜伏》……这些走经典路线或者是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电视剧,他们最主要的收视人群仍然是家庭用户。这意味着大部分坐在电视机前看剧都不会是年轻人。
《宫》剧照
专注年轻市场的好处是可以不断挖掘出新的电视剧种类,坏处也十分明显:口味变化太快。
结果就是于正的玛丽苏很快就落伍了。
过去一年,虽然几部他担纲制片人的剧也在播出,只不过反响一般:《云中歌》虽然有 Angelababy (杨颖),但是首播收视率还不到 1 ,之后更是一路下跌。《班淑传奇》的首播平台放在了深圳的地面台和 CCTV8 ,也没有重现当年《宫》系列的辉煌。
于正有自己的一套解释。“我觉得《班淑传奇》反响特别好,给腾讯赚了那么多钱,反响还不好啊。口碑也很好啊,只是平台原因,所以收视率没那么高。”
至于《云中歌》,他没有正面回应,但他说一般他选用大咖的剧表现都不太好。“有些剧本其实拿给我,我是不太满意的,不打动我,所以我会找明星来演。不自信嘛。”
《云中歌》剧照
嘴硬归嘴硬,于正也不是对形势完全无动于衷。他说起《半妖倾城》时会说它和《太阳的后裔》很像,都是在爱情中男女主角表现得一样强势。
然后,也试着加了一点“腐”——虽然他对如今影视剧里的各种同性暧昧总是保持一种排斥态度,他觉得“两个男生在那亲并不很美”。“太子妃火了以后,也迫使我去看耽美小说了。”
于是未来在《半妖倾城》中你还是会看到这样一场戏:两个男性角色坐在一个小木桶当中互相擦药的场景。“但是我们的剧组都太直了,他们花了一百多万搭了一个大浴池。两个演员也太直了,直接演成了兄弟情。”
不喜欢。但还是得加,因为市场。
《半妖倾城》剧照
竞争对手更强大了。2016 年正在筹拍的题材更是五花八门,当年拍《射雕英雄传》的执行导演鞠觉亮的新剧分别是玄幻题材的《诛仙》以及郭敬明的魔幻小说《幻城》。从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走出来的制片人侯鸿亮和企鹅影业合作的新剧是《鬼吹灯》。做完了《花千骨》的唐丽君则去改编了一本耽美小说《重生之名流巨星》。
电视剧的投资越来越大,《花千骨》投资 1 个亿,《琅琊榜》投资 1.1 亿,于正说《半妖倾城》的投资达到 1.3 亿。这看起来都是钱的竞争,但问题是现在的影视行业并不缺钱,有钱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于正想拿回更多的电视剧的市场份额,竞争工具和提升路径其实并不是很多。
做营销的差异也不大,只要片方能够把剧卖给某家视频网站,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宣传。在这方面,视频网站更懂得如何煽动年轻人。
至于内容上,最流行的就是炒 CP,尤其是男男 CP 。于正说:“《琅琊榜》、《伪装者》其实都是耽美向的,极具女性向的小说。”
在没有什么差异化竞争手段的情况下,市场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 IP 这件事情上。道理很简单,一个 IP 本身就有足够的粉丝基础,拍出来更保险一点。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 2016 年的大制作电视剧都有一本原著小说在后面撑腰。
《幻城》剧照
于正对 IP 还是有些自信的。
一方面从他为《半妖倾城》这个 IP 开出的庞大计划中可以看出来:6 月 30 日《半妖倾城》就会正式播出,第二季则被安排到了明年寒假。大电影将于明年 5 月正式开拍,第三季也已经开始了筹备。在这一切之前,《半妖倾城》漫画也已经画好了,就等着发布这部漫画的平台正式宣布了。
唯一还没有落实的就是游戏了。“现在(电视剧改编的)游戏都像是换皮游戏,我自己都觉得不好玩,我希望游戏能是度身定做的,而不是捞一笔快钱。”于正告诉《好奇心日报》。这倒也不是于正在矫情。《半妖倾城》的整个开发期长达两年,游戏做不好还真的是会砸招牌的。
另一方面,不要忘了于正的编剧出身。“比起做制片人,我还是更喜欢创作。如果我自己有时间的话,还是想自己写剧本来拍。”于正说他还是更喜欢原创,想要趁着有精力、有梦想、年纪还不太大的时候再继续创作一些能和年轻人接轨的东西。
但这恰好是于正的软肋。去年 12 月底,琼瑶起诉于正《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梅花烙》一案正式宣判,于正败诉被判赔偿琼瑶 500 万人民币。就在于正接受《好奇心日报》的专访后的第三天,于正的《美人制造》被起诉抄袭周浩晖的《邪恶催眠师》一案也正式开庭。
于正对此一向都是不认账的。在被判抄袭琼瑶之后,于正工作室发布声明称:“对这一判决结果,我们深感遗憾!我们会执行二审判决,更会从此事中吸取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法律,为旗下的创作者提供安全的法律环境,使他们得以安心创作,以给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文艺作品。”
相比之下,2014 年于正刚被起诉时,他的反应还要更加强硬和激烈:汲取他人的创作进行“再创造”和“借鉴”,不是问题。于正觉得自己是特别无辜的受害者,是前辈在打压比自己更有创造力的年轻人。
就连这一次还没有开播的《半妖倾城》也招来了一些争议。外星人的设定被一些网友吐槽为抄袭了《来自星星的你》。百度百科上《半妖倾城》的词条也一度写着是根据墨白千九同名小说改编——于正很愤慨地纠正了这种说法。“不知道为什么百度百科这么写,我去看了那个小说,那个作者可能是看了我们的剧情梗概自己在那写着玩的,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半妖倾城》片方此后向《好奇心日报》确认,这是片方的一个 IP 合作,授权小说阅尽网站和墨白千九将原剧改编为小说,百度百科的词条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玛丽苏虐恋的风潮仍然能够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中占到一席之地,那些被他培养起来的玛丽苏受众即使是不再那么主流,也还是能够支撑于正和他的公司。
但相比于整个市场中那些财大气粗的 BAT 们,于正的工作室规模的公司即使把 IP 用足,可能也只是一个小角色。如果不能像当初异军突起时在题材上占据先机,他的胜算并不多。
题材?在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无数次地对流行表达了排斥的态度:耽美和同性恋“在价值观上有偏差”、男性向的热血玄幻题材并不会受市场欢迎……对于正和他的公司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于正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之前,不断地为他正在进行的花椒直播操着心。他对《好奇心日报》说,“新鲜东西我还是挺愿意尝试的,其实我很接地气的。”
图片来自:豆瓣、视觉中国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