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印iAn
我做过无数修音的苦力,深知修音软件所带来的巨大欺骗性。像修音高这种简单的技术早就是录音行业公开的秘密了,但是几乎没有人出来科普过,估计是为了饭碗和收视率吧,只要有人继续被骗,修音高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为了避免写成纯技术讨论,我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还是先赘述一个基本常识吧:录播不是真正的Live。因为分轨录音以后可以修正所有歌手、乐手的音准和节奏问题,所以录播的live质量当然比现场直播的live好得多。对比好声音盲选阶段的录播和总决赛现场直播,你就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录播的Live也可以做到CD的音准,当然前提是你的发声音质要有较高的稳定度,包括:
1、 音高偏离最好在一个半音以内(就是说本来是mi你顶多只能跑成fa,不能跑得再远了)。
2、 同一个音的音高不能上下抖动的幅度过大,不能抖得不均匀。
3、 唱Soul、花腔(俗称“转音”)的时候不能唱成说话一样的滑音,要有清晰的音高。
所谓的One take,在音准方面,做到这几点基本就没问题了,剩下的都能在后期用软件处理得天衣无缝,即使跟伴奏不在一个Key上都能拉回去,能完成One take的歌手并非有如机械般牛逼的音准,只是音质比较稳定而已。
但是,有经验的录音师一听就知道哪里修过,他们太熟悉修音软件的魔力,只不过彼此心照不宣。修音高一般会用到比如Auto Tune(市场占有率第一),Waves Tune,Celemony Melodyne(被业界人士称为“黑魔法”,曾经获得技术格莱美奖),Cubase 7自带的Vari audiod(个人觉得最方便)等等。
下面进入重点,怎样听出有没有修过音:
1、 重点听音头、转音、滑音是否不自然。这个非常明显,一般人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听出来。一般清辅音到元音过渡的地方、音头有小滑音的地方(比如《味道》里面所有“味道”两个字的字头都有小滑音)、转音比较快速的地方,修音以后都容易出现过渡不自然的问题。比如《中国新声代》里面的小孩子们,我真心感觉被录音师坑了,简直修得面目全非,无力吐槽!居然还敢号称寻找最具时代感的好童声,OMG!
附一个最明显的(不要看劣质视频,听录音):
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1771985088/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2、 整体听是否每个音从起音、持续到收尾都在绝对音准上。听侯磊《味道》开头部分。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学员侯磊》侯磊《味道》
以下是他23秒左右“味道”两个音的人声音高图谱(截图自Cubase 7 Vari audio),可以看出“准”到了极致。图中灰色块是绝对音准的标尺,红色块是演唱的基本音高,里面的波浪线是演唱的实际音高。这首《味道》从头到尾几乎都是灰色标尺与红色块完全重合,颤音过于齐整,明显进行了精细的修音高工作。
听觉感受上你会觉得有些机械缺乏生机,至于具体要怎么听出来,还是要靠多听真live来锻炼。当然侯磊的唱功确实是较好的,修音的痕迹并没有过于明显,但如果你用稍好的耳机听无损绝对能听出来。
要知道,从视觉上看,没修过的都长下面这副德行的好么:
《我为歌狂》是少有的坚决不修音的音乐节目,原汁原味保留了现场感的生命力,这才是真正的live!为业界良心鼓掌!
3、 仔细听咬字的共振峰,是否由于过度修音而发生不自然的突变。通俗地说就是类似你持续发一个“啊”的音,然后拿手掌不停地拍嘴,形成的人猿泰山效果!
听侯磊《味道》24.5秒处,注意下图侯磊“味道”的“道”字,就是第二根竖线的地方,黑线(实际音高)被修得过于平整。听觉感受上,能明显辨认出共振峰突变,形成一种“额-啊-凹”的怪兽效果。
再听爱新觉罗•媚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37秒、1分05秒等地方,好几个“What a wonderful…”都听得我头皮发麻,都被修出老花栗鼠效果了。
再说什么情况下容易听出修过音高:
1、 歌手偏得太狠或者录音师修得太狠,参考《中国新声代》的坑爹修音。
2、 录音环境、设备一流,混响适当,保证声音还原度的录音。这样的情况下对声音的一点点改动人耳都会有所察觉。而如果你用手机录下你在澡堂、ktv唱的歌,根本不用修你就会觉得哇靠天籁啊,那是因为录音环境和设备低劣不忍直视,强大的混响以及声音细节的缺失把你所有的缺陷都掩盖住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你在现场听和你在电视机前听的区别,去现场听由于混响、欢呼、噪音等的影响,声音细节会丢失很多,包括跑音的细节也从你的耳边溜走了!
3、 单编或者编曲比较简单的歌,比如木吉他民谣,如果人声修了音高可能会被揪出来;如果是重金属、各种核,那即使修成机器人质感的电音也听不大出来= =。
--------------------------------------------2013.8.12.更新------------------------------------------------------
我也来补充一些题外话。
一个本来很冷门的问题引来这么多关注,完全出乎我预料。我发现有很多人还在纠结于哪些音乐选秀节目修过音,哪些没修过,我觉得这完全是本末倒置,完全脱离了音乐本身,也脱离了我的初衷。
我的意思是要大家多去注意音乐本身,而不是歌手的音准这个幼稚而毫无品味的量化标准。歌手的音准素养固然重要,但绝对不应该凌驾于音乐之上。虽然你不需要去了解一首歌80轨的编曲是怎么写出来的、乐手是怎么配合的、混音做出了怎样的层次等等专业的音乐问题,但是你应该学会享受音乐带来的律动与张力,而不是把音乐中歌手音质、音准的部分强调到极致。
当然,我也犯了较真的错误。在娱乐至上的电视节目面前谈音乐是行不通的。
来源:知乎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